张阿姨到医院做了PET-CT检查,做完后没多久却又被医生叫了回去,说是要做延迟显像,要再做一次PET-CT,张阿姨顿时就慌了,这是不是意味着自己的病情很严重了?PET-CT延迟显像是什么?为什么PET-CT要做两次?
PET-CT延迟显像指的是PET-CT检查结束后,过几十分钟后做第二次扫描。PET-CT的原理是通过注射入体内的显像剂在体内肿瘤部位的聚集来诊断,但有些良性病变如炎症、结节性肉芽肿也会对18F-FDG有摄取,这也会在诊断上难以鉴别。
延迟显像是对早期显像的补充,用于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。常规PET-CT是在注射18F-FDG后40-50分钟后进行扫描,而肿瘤此时对18F-FDG的摄取并没有达到高峰。随着时间的延长,肿瘤细胞的摄取将进一步增加,更多的示踪剂18F-FDG会聚集在肿瘤组织。这时候做延迟显像,肿瘤病灶与正常组织的SUV比值将进一步增大,这样一来,肿瘤组织和炎症组织等部位示踪剂聚集差距就越来越大,肿瘤组织就变得容易鉴别出来。
常应用延迟显像的脏器有肝胆胰脾、泌尿系统和肠道等,随着时间的延长本底组织摄取降低,从而提高病灶的检出率。
如果出现了这几种情况需要做延迟显像:
1.检查时病人动了,或受呼吸运动和胃肠蠕动影响,某些部位观察不清。
2.空腔脏器局限性FDG摄取增高。
3.实性病灶前列次FDG摄取未见增高。
4.泌尿系统肿瘤。
5.个别不在扫描区域内的病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