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。通常在常规影像学中发现病变时,很难区别其良恶性,如肺部发现病变中,一般认为肺部结节有50%—60%为良性,CT等影像检查认为恶性而被切除的结节中,仍有20%—40%为良性,经过PET的代谢显像,能理想的鉴别其良恶性,其诊断准确率可达95%-接近满分。从而可改变手术切除范围或治疗方案,减轻病人的疼痛和创伤。
02以转移灶为首发症状,亦或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。其他影像学检查无法找到原发灶,且高度怀疑患有恶性肿瘤的人群。可以通过PET/CT进行全身扫描,检查寻找肿瘤原发灶。
03已经确诊的肿瘤患者,如肺癌、结直肠癌、淋巴瘤、头颈部肿瘤、食管癌、乳腺癌、宫颈癌等。PET/CT在肿瘤患者诊疗的全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:
早期诊断:PET/CT检查通过将解剖学表现与病灶代谢活性相结合,对病灶进行良/恶性的鉴别。同时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穿刺靶点,尤其是一些体积较大的肿瘤,往往中心伴坏死(如下图),通过PET/CT肿瘤代谢显像精细准确定位,提高穿刺成功率。
肿瘤治疗前的临床分期:PET/CT检查可一次性获得全身(包括头、颈、胸、腹部、盆腔)的图像,在肿瘤的TNM分期中起到重要作用。
尤其是恶性淋巴瘤,常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及骨骼肝脏受累,通过PET/CT掌握全身情况,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尤为重要。目前,PET/CT广泛应用于淋巴瘤初期分期、中期再次分期及治疗反应评估,治疗结束疗效评估、复发监测、预后评价,干-细胞移植前评估、免疫治疗后疗效评估等。
疗效评估:对比治疗前后肿瘤代谢体积(metabolictumorvolume,MTV)及标准摄取值(standarduptakevalue,SUV)等变化,进行疗效评估。
准确放疗靶区勾画:特别是肺占位伴肺不张的患者,当CT检查无法清晰显示肿瘤的实际边界时,PET/CT可以确定代谢活跃的病灶区域,从而为放疗靶勾画提供合理准确的依据,进一步降低放疗副作用。
04高危人群肿瘤筛查。
肿瘤家族史人群,尤其是食道癌、肺癌、乳腺癌、胃癌、肠癌等常见恶性肿瘤,如父母有此类病史,子女患该病的概率高出数倍。因此,有家族肿瘤史的人群进行早期检测监控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长期慢性疾病史人群,如罹患乙肝、慢性萎缩性胃炎等,平日大多以药物控制,当出现症状程度逐渐加重时,一定要引起重视。
不良生活习惯或工作压力大人群,生活起居不规律,身体长期处于透支状态,有些疾病已处于潜伏期,这类人群要定期去医院检查身体,较好一年能做一次防癌检查,排除重大隐疾。
05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。辅助判断发热病因,指导穿刺活检,治疗后疗效评估及预后随访。